男人比女人孝顺?继“春晚”后,央视又出大招了……
事情是这样的,继“反正就是好”的春(xin)晚(wen)大(lian)联(bo)欢后,央视又一次使出了大招。
在2月9日的晚间新闻上,男主播用一口字正腔圆的播音腔,问出了“男人和女人相比,谁跟孝顺?”这样的问题。
然后根据百度的大数据,理所当然地得出了“男人”这个答案,尤其是“三十多岁的男人”。
这个数据是怎样来的?百度再一次给出了答案。
第一次听到孝顺父母可以如此简单粗暴地概括成的三个理由,真是吓死宝宝了…
央视还说,这三项中的每一项,男性都高出女同胞两倍。(本宝宝又吓得活过来了)
央视的“孝顺父母”三样宝中,每一样都是一笔开销,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,工薪族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薪水。而男女性虽然做着同样的工作,拿到手的工资却不同。
根据麦克思研究院在2014年的就业调查,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重,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很明显,女性在起薪及涨幅方面均低于男性。
更有企业或直接或间接地给招聘条件加上“只限男性”的字眼,性别歧视显而易见。
拿到了中式烹饪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晓,想去广州“惠食佳”酒楼应聘厨师学徒一职,却被告知只聘用男性;已经获得北京某邮政公司负责人口头入职承诺的马户,在向“上级”递交资料的过程中,依旧因为“性别女”而被告知拒绝录用。
在同工同酬都无法保障,女性因为职场性别歧视而收入低于男性的情况下,怎么能得出“带父母花钱”就是孝顺的结论呢?
另一个被忽略的声音是全职主妇,因为在家的家务劳动得不到经济报酬,因此也无法自由地带着父母旅游购物买买买。
一方面鼓励女性回归家庭,做全职主妇,腾出就业岗位,另一方面又不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,现在还以开销多少来作为是否孝顺的标准,这是要上天吗?
北京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广告牌
在过年期间放出这样一则新闻,还忽略了许多在婆家过年的女性。她们在合家团圆的时候,来到男方家里,一早便开始忙碌准备年夜饭,连自己父母都无法见到,哪还能陪着他们去旅游购物看电影呢?
而对于很多只有过年才回一趟家的外出务工者来说,旅游、购物和看电影,每一次活动都需要从本就拮据的经济中匀出额外开销。
拿着2000块(或者不到)的底薪,加班加点地组装零件,遇到黑厂可能还无法拿到辛苦钱。接到家里电话,被问道“今年回家不”的时候,也需要思考许久:回吧,今年又没赚到多少钱,不忍看到满头白发还在辛苦劳作的父母;不回吧,别人家都在团聚,不想过年还漂泊在外,更重要的是想看看许久未见的家人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打出“为父母尽孝,必须舍得花钱”,更像是一句无厘头的玩笑。
把“孝顺父母”等同于“旅游、购物和看电影”的时候,央视的小编可能忘记了为老人孩子忙前忙后的全职主妇,忘记了日夜在流水线上加班只为多寄点生活费回家的女工,忘记了因为所谓“传统”所以逢年过节都离开父母留在婆家的已婚女性,也忘记了因为经济条件无法带着父母肆意“买买买”的绝大多数普通百姓。
本文为尖椒部落原创作品。欢迎转载,但请保留本段文字:转载自中国女工权益与生活资讯平台——尖椒部落(jianjiaobuluo.com)。